表明当两种振动周期不同的物质相遇时,振动较强的物质会引导较弱的一方以相同的频率振动,形成同步共振,而这种特定的频率即被称为共振频率。
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物理学家温弗里德·舒曼教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地球本身是否拥有其独特的共振频率?经过两年的精心计算与探索,舒曼教授于1954年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——在地球表面与电离层之间的大气中,确实存在一个稳定且可检测的共振频率,即7.83Hz。这一发现被后人誉为“舒曼共振”。
1986年,前苏联的契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,但在高加索地区的一个疗养院及周边,人们却奇迹般地迅速恢复了健康。这引起了苏联政府的高度关注,并委托美国物理学家伊戈尔博士深入调查。经过详尽的研究,伊戈尔博士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:高加索地区的水因其特殊的地磁作用,其分子结构、频率和能量均发生了改变,尤其是水分子的频率,竟与人体频率相近,达到了7.783Hz。这一发现激发了伊戈尔博士长达16年的不懈研究,终于在2002年,他成功研发出“低频共振技术”,并荣获了美国的发明专利。
低频共振技术被誉为21世纪物理科技的重大突破。
随着时间的推进,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诞生标志着量子操控的实现,量子低频共振技术开始受到全球的关注。
七点七(湖南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掌握了这项技术,他们通过复制地球磁场的共振频率,运用低频分子共振技术,以纯物理的方式改变了水分子的结构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过程无需接触水,也无需添加任何外来物质,仅通过低频共振,便能将混乱的水分子整齐地排列成直线型(由1-3个小水分子组成),从而生产出直径为2纳米以下的7.7Hz小分子天然矿泉水。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,不仅展示了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,更为人类的健康饮水提供了新的选择。